倾心商会经济
“如果说一个商人的打拼闯荡,给行业带来的是阵阵涟漪,那么商会的团结拼搏,给一个行业、一个城市带来的将是惊涛骇浪。在当今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商圈’和‘商会经济’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角。”在采访中,张法顺一再表现出了对商会经济的倾心。
如今,张法顺身兼徐州浙江商会会长、山东枣庄市浙江商会荣誉会长、枣庄市工商联副主席、枣庄市政协常委、徐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徐州市人大代表等多个社会职务,在徐州的浙商圈里,名气不小。不仅因为他在徐、枣两地商业开发动作不断,投资胆略可圈可点,更因为他一手创办了枣庄浙江商会,筹备成立了徐州浙江商会,筹建浙商大厦?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靠实力、魅力、靠赤诚肝胆赢得了圈中人的尊敬。
张法顺并不是首位提出要在徐州筹建浙江商会的浙江商人,但在2009年10月21日徐州浙江商会成立时,他却凭借在筹建工作中的尽心尽力而被一举推选为首届会长。筹建该商会,此前已有浙籍商人倡议和努力,但终因牵扯面广,需要协调的关系多,而以失败告终。因而,成立徐州商会的经理一波三折,期间的甘苦,也只有张法顺自知。
据统计,到2009年时,在徐浙江籍工商业人士约有10万多名,广涉多个产业,尤以商贸和地产为多。在徐的外来开发商中,浙商占了一半。张法顺2000年入徐,时机不早不晚。近十年里,他盘活商贸城,开发专业市场,投资触角更以徐州为中心,伸至苏、鲁、皖多地,再加上为人和善,低调直爽,很快在浙籍乡人中脱颖而出。
他在2006年4月时,就率先成立了枣庄浙江商会并担任会长。这一经历除了提供给他可资借鉴的经验之外,也让他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筹备徐州商会的重任。
事在人为。寂静奔波协调,张法顺的筹备工作进展神速:江苏省民政厅的批文下来了,徐州市民政局登记备案了,社团登记证取得了,成立大会召开了……徐州浙江商会应运而生。
按照相关规定,同一自然人不得同时担任两个社会团体的法人代表,为此,待枣庄浙江商会首届换届时他就卸任了会长一职,考虑到其劳苦功高,商会同时有授予其终身荣誉会长称号。
张法顺认为,商会在促进两地经济交流与合作上发展着重要作用。有意来徐州发展的浙商和各路企业家都愿意把徐州浙江商会当作首站,咨询、协调、牵线搭桥,涉及到企业落地发展和企业家们创业、生活的方方面面。
“企业和企业家的需求涉及的社会层面广,很多工作是琐碎的,但我们就是要及时跟踪、主动联系,所以企业一被请进来,都成了永远的朋友。”张法顺说。
“做会长压力大,但有意义有挑战。”张法顺说,“商会的成立是一种多赢,企业家需要抱团图更大的发展,地方政府也希望能借助民间商会发展当地经济。同时,商帮组织还能在乡缘感召下把业界无序的竞争变成有序,破解商业信息不对称的困局。”
对商会经济的认识,张法顺不仅停留在内通外联,互助合作上,他的目光更为高远。张法顺瞄准了“总部经济”,打造“浙商大厦”,以抱团发展。
2007年,包括张法顺在内的6位投资人共同出资成立了浙商联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了浙商大厦。这是枣庄市浙商首次合作组建联合公司、经营项目。张法顺把它视作由商会主导的筹建大项目、实现合作多赢、树立浙商形象的开端。
最近,“淮海经济区浙商大厦?广场城市综合体”又将要在徐州拔地而起,张法顺介绍说,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引进更多好的浙商企业、外来投资企业,也可以吸引众多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利用总部经济的服务优势,把生产在其他地区浙商企业的税收引入徐州高铁商务区,将实现入驻企业年纳税额不少于10亿元的目标。
张法顺认为,要建好浙商大厦,必须清楚其运营性质和定位,以保持长久生命力。在他的运筹下,不管是在徐州还是在枣庄,以商会为平台,以乡情为纽带,凝聚合力、抱团发展的商会经济模式,独具特色,充满活力。商会模式正为张法顺的事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动力。